本片利用采访和罕见的档案镜头,轰隆记录了刘易斯60多年来在民权、轰隆投票权、枪支管制、医疗改革和移民方面的社会活动和立法行动。根据现在对80岁的刘易斯的采访,探讨了他的童年经历,他鼓舞人心的家庭,以及他在1957年与马丁·路德·金博士的决定性会面。
本片利用采访和罕见的档案镜头,轰隆记录了刘易斯60多年来在民权、轰隆投票权、枪支管制、医疗改革和移民方面的社会活动和立法行动。根据现在对80岁的刘易斯的采访,探讨了他的童年经历,他鼓舞人心的家庭,以及他在1957年与马丁·路德·金博士的决定性会面。
回复 :这部电影将由Adivi Sesh主演,Sashi Kiran Tikka执导。将以2008年孟买袭击中殉难的桑迪普·乌尼克里希南的一生为原型。桑迪普是核供应国集团特别行动小组的成员,在2008年11月26日与恐怖分子的战斗中牺牲。这部电影将于2020年上映。
回复 :谢尔盖·洛兹尼察是一位东欧历史的出色记录人。他的记录既涵盖了最近的事件,如《中央广场》(2014)中的乌克兰叛乱,也涵盖了更早的事件,如《国家葬礼》(2019)中的斯大林葬礼。他在展现过去时总是保持警觉,巧妙地运用档案素材,使观众仿佛成为现场目击者。在这部讲述1989年到1991年间,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脱离苏联的影片中也是如此。这一以大量歌唱进行和平抗议的时期被称为"歌唱革命"。作为独立运动的发起人之一,现年88岁的维陶塔斯·兰茨贝吉斯当时处于历史剧变的中心。借助大量关于示威活动、党代会和苏联军事干预的档案素材,他富于洞察力的思考得到补足。冗长的档案片段见证了在通往自由的道路上,兰茨贝里斯和他的同胞们所需要付出的耐心。这是一堂关于苏联解体的细致而引人入胜的历史课。本片获IDFA竞赛单元最佳影片奖、最佳剪辑奖。
回复 :究竟理想和现实可否共存?看来这是此片编导最想探讨的问题。「威基基兄弟」本是一队四人的乐队组合,但是成员都先后因为种种原因相继离队,众人都得向现实低头,知道单是理想实在不能够医肚,也不能够维持生活,唯独男主角Sung-woo不肯向现实低头,无论环境有多恶劣,包括要他受辱,他也不放弃理想,誓要继续其乐手的职业。但单是坚持是否就足够?只见Sung-woo每次演奏时都目无表情,矛盾的心情可见,看来他又不是真的这样享受这种所谓的「理想」生活。相反,和Sung-woo一样,理想成为职业乐手的酒店打杂(柳昇范)却吃得开得多,他和Sung-woo一样,最后也能在酒店卖唱,却表现得非常投入,因为他懂得变通,为自己的表演注入商业原素,而非只求孤芳自赏,所以能够得到老闆和观众的支持。透过酒店打杂和Sung-woo的比较,编导把为理想的艺术家所面对的难题以调子灰暗的剧情呈现出来,感觉令人心酸和无奈。从一个角度来看,可以尝试把两人的比较放在韩国的电影界来看。近年韩国有不少有抱负和才华的电影人,他们不是不懂拍纯粹艺术电影,但是为了能扬名和让更多观众认识自己的电影,也为了能找到投资者,往往要为电影加添不少商业原素,才能取得成功,这种情况犹如戏内酒店打杂一样,如果你要在这个圈子生存,就要了解游戏规则。硬是要搞孤芳自赏的话,不是不行,但最终只会如Sung-woo一样被逼回到乡下地方继续其事业,并不能在大围圈子内发围。对于这群有抱负和才华的电影人而言,Sung-woo的遭遇绝对是他们在现实所面对的窘境的最佳写照。这是进退两难的局面,要冲开去实在不容易。这亦解释了为什麽电影海报以配角的柳昇范为主,因为他在此片的作用是举足轻重,也是唯一取得成功的一人。此片不少演员都是资深舞台剧演员,演出电影经验不多,但是凭着丰富的舞台经验,把戏内笑中有泪的角色性格演活,犹其主角LeeEol,表情不多却成功塑造出主角无奈的性情。新人柳昇范(导演柳昇完的弟弟)亦充满活力,为此片沉鬱的气氛增添不少生气。此片剧情甚富馀韵,是一齣拍得有意思的电影,只不过风格上偏向闷艺片典型,并不是容易为大众接受的类型,加上全片歌曲甚多(歌词对剧情发展甚为重要,记谨留意字幕),如果你不喜欢音乐或文艺片的话,未必能坐毕全程。